2.1冷庫利用率偏低
2.1.1空間利用率傳統(tǒng)的冷庫設計一般高5m左右,但在實際操作應用中,尤其是無隔架層的冷庫利用率低于50%,如物品堆碼的高度一旦達到3.2m時,外包裝為紙箱的食品,因重壓變形、吸潮等原因極易出現(xiàn)包裝破裂、倒塌等現(xiàn)象,導致食品品質降低,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。
2.1.2周年利用率以蘭州市為例:大多數冷庫每年5~10月份期間貯藏荷蘭豆、西蘭花、花椰菜、大白菜、甘藍、百合等新鮮蔬菜,然后以冷藏車、簡易汽運等方式運至廣州、上海、杭州等南方城市進行銷售經營,冷庫閑置期長達6個月。蘭州肉聯(lián)廠低溫冷庫貯藏肉制品、速凍食品、雪糕、冷飲等,利用率相對較高。而其他冷庫中僅有少量冷庫在10月至翌年4月份貯藏水果,其余時間基本關閉閑置,周年利用率僅能達到50%。
2.2部分冷庫設計不盡規(guī)范,存在諸多安全隱患
國內很多冷庫屬于無證設計、安裝,缺乏統(tǒng)一標準,缺乏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現(xiàn)象較為普遍。操作人員未經培訓無證上崗,管理人員安全意識淡薄。部分容積500m3以上以氨為制冷劑的土建食品冷庫,其庫址選擇、地基處理、制冷設備安裝等嚴重不符合《冷庫設計規(guī)范》(GB50072-2001)的要求,存在諸多安全隱患。許多冷庫名為氣調庫卻達不到氣調的目的,部分低溫庫一建成就面臨停用或只能按高溫庫降級使用的局面。
2.3制冷系統(tǒng)維修措施不力,設施設備老化嚴重
制冷機的正常維修周期一般為運轉8000~10000h即應進行大維修;運轉3000~4000h進行中維修;運轉1000h進行小維修[5]。適時對制冷系統(tǒng)進行維修、保養(yǎng),可以及早消除事故隱患。因為國內大多數冷庫尤其是90年代以前所建冷庫,設施設備陳舊、管道嚴重腐蝕、墻體脫落、地基下陷、壓力容器不定期檢驗。普遍開開停停,帶病運營現(xiàn)象十分嚴重。
2.4冷庫節(jié)能措施未引起足夠重視
冷庫屬于耗能大戶。有數據表明:蒸發(fā)器內油膜增加0.1㎜,會使蒸發(fā)溫度下降2.5℃,電耗增加11%。冷凝器中若存在油膜、水垢,蒸發(fā)器外表結霜等均會導致蒸發(fā)溫度下降,耗電增加。另外,低溫庫凍結間或速凍裝置進貨后壓縮比小于8時,應先采用單級制冷壓縮,當蒸發(fā)壓力降下來后,其壓縮比大于8時再改用雙級壓縮制冷方式[5],而許多低溫冷庫一開機就啟用雙級壓縮機,使冷庫能耗加大。
2.5自動化控制程度低迷
國外冷庫的制冷裝置廣泛采用了自動控制技術,大多數冷庫只有1~3名操作人員,許多冷庫基本實現(xiàn)夜間無人值班[2]。